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永丰农业网 >> 最新文章

广东完成906万人精准脱贫精准在哪儿玫瑰树

发布时间:2022-09-15 19:37:29

广东完成90.6万人精准脱贫精准在哪儿?

原题:大数据助力广东90.6万人精准脱贫

两轮“双到”扶贫以大数据创新工作机制:因户科学施策,实时跟踪进度

驻村干部夏强向贫困户讲解竹荪种植

(受访者供图)

自1986年启动至今,中国持续30年的反贫困战役一直在“攻坚”: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整村推进”再到“扶贫入户”……而在两轮“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后,广东摸索出了扶贫模式的最新关键词——“精准”。

广东的扶贫工作用数据说话。2013年起,7986名干部进驻2571个重点帮扶村,进行入户调查,并为20.9万户贫困家庭建档立卡、量身定制脱贫方案。3年时间里,驻村干部们不但帮助贫困户脱贫,还帮助贫困村找到合适的发展之道。

根据省扶贫信息监测系统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省相对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可达到9220元以上,2571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全面完成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90.6万人脱贫任务。

a、两度调查识贫户

基础数据获取精准信息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是精准识别。”面对广东省清远连州市星子镇联西村100%脱贫的成绩单,连州市扶贫办主任谢凯华称,瞄准贫困户,因户因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扶贫措施,才能确保实现精准脱贫。

“他们到家里来,一个人问,一个人记录,还有一个人拿相机、屋前屋后都仔仔细细拍了照片。”联西村的村民黄术平迄今还记得,2013年6月26日,扶贫工作组来到他家,几个扶贫干部详细询问他家收支情况时的情景。

当时他在村里种水稻,紧巴巴地供着家中两个孩子上学,家庭人均年收入才2000元出头。这个距连州市区约40公里的村子,人均耕地不足1亩,村里像黄术平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在广汽集团派驻扶贫工作组进村之前,村集体年收入也只有3000元。

“最早当地提供了一份360户贫困户名单,但联西村下辖11个自然村7046人。”初到联西村,扶贫工作组负责人夏强发现,村子远比他想象中的大。为了尽快核定帮扶对象,工作组每3人一组,分7组对这360户进行入户摸查,并进行名单公示。

让夏强始料不及的是,这期间他收到了大量关于名单不实的投诉。“反映最多的是名单上有各种亲戚关系户,而更穷的人却没有被纳入到名单里。”他细心记录下所有的投诉,并和村委会干部反复开会讨论,最后由自然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省标准拟定了一份新的名单,准备重新进行入户摸底调查。“贫困户的识别是最基础的工作,识别不准,接下来三年的扶贫工作将障碍重重”。

这一次调查将村民的收入细化并标准化。“村民大多对自己的收入情况不清楚,或无法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数字。但家里有几亩田、都种了什么、养了多少只鸡多少头猪,这些是可以清楚量化的。”夏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工作组获得这些信息后,再参考市场价格,对每户人家的收入进行统计测算。

与此同时,家庭的教育负担、重病慢性病等大笔支出的项目也被详细记录,“一个家庭的纯收入大致是多少,能不能纳入帮扶名单,这样的计算有牢靠的根据,也相对准确”。

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在村委会和自然村干部参与配合下,工作组先后走访538户贫困户,将收入按照计算结果排序,并在村委会公示;在此期间还召开5次村民会议反复核实信息,以确保数据真实。

“原来名单上的360户剔除了100多户,新增了几十户,最终确定315户987人,两份名单的更替率高达41%。”联西村村支书邓细根称,第二轮名单公示,村民们看过之后没有任何异议,有村民说:“工作组运用企业管理手段真正做到了精准识别,我们都心服口服。”

b、建档立卡心有数

联西模式成全国优秀样本

黄术平原本以为,扶贫就是给贫困户发鸡苗、猪苗。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工作组量完土地后,给每一户贫困户定了不同的规矩。“原来我种水稻,挣不到钱。工作组第一年让我们几户连着的田都种西瓜,挣了1万多块钱。这两年种菜心和竹荪,每年都能挣一两万元。”

对此,夏强笑称,这些都是在精确的数据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在仔细分析了各贫困户的劳动力、土地状况等情况后,他将脱贫方案细化到每个贫困户的种植内容、规模,“我会明确要求他们种多少亩烤烟多少亩菜心、每年的重点工作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收入目标,可量化、看得见、落得实。”

在羊城晚报记者采访过程中,“用数据说话”是夏强最常提到的一句话。

事实上,夏强不仅做到自己心中有“数”,也绘制了详尽的公开计划表让村民心中有“数”。在联西村村委会二楼办公室内,记者看到,在建档立卡资料区三层落地柜中,315户贫困户的详细资料一户一个文件夹,按编号整齐摆放着。

“联西村每个贫困户一个档案、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根据贫困程度及相关情况,划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类指导。”夏强解释道,具备劳动能力、帮扶难度小的为a类,采取金融扶贫、扩大生产规模等措施;有劳动能力、但有病人或教育负担重的为b类,采取农技培训、发放生产物资等措施;c类为特困对象需重点关注,采取申请低保等措施。

除了帮扶对象“精准”定位之外,夏强还制作了贫困户动态跟踪展板。在联西村村委会整一面墙上,张贴着242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的“脱贫大数据”,详细记录了2013年“双到”扶贫开始以来每户人家的情况。

“这是去年11月23日到今年1月31日的蔬菜种植明细表。譬如黄术平,种了1.7亩的菜心,去年12月5日卖了36斤、12月7日卖了47斤,每天卖的斤数都在这个白板上。”联西村村支书邓细根告诉记者,白板上的数据实时更新,贫困户每次卖完菜,往白板上一填,“这样一年下来家庭收入有多少、自家的和别家的差多少,心里都有数。”

记者从动态管理板上看到,贫困户陈华南现已种植50多亩水稻、30多亩烤烟、十多亩竹荪和菜心,去年纯收入超10万元。而在三年前,他一家六口仅靠十余亩水稻勉强维持生计。

“是否已脱贫、接下来还要朝哪些方面努力,有了动态跟踪管理,一清二楚。”夏强介绍道,2015年,联西村村集体收入由帮扶前0.3万元增加到32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由帮扶前的2673元提升到10379元,实现了100%脱贫。

2014年,国家扶贫办建档立卡督查组组长成伟光在视察连州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时称,联西村的模式是建档立卡鲜活、生动的教科书,是广东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样本。

c、精准把脉订方案

创新机制解决特殊问题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在驻湛江吴川的扶贫干部圈子里,这样的工作顺口溜已经是倒背如流。

吴川市扶贫办主任林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吴川在前期调研中,就提出了“不多报一户、不漏报一户”的要求,“不符合条件者坚决去掉,符合条件未上名册者坚决更换,借助大数据创新工作机制,力求帮扶对象的精准”。

位于湛江东部的吴川市,人们习惯了常年外出当建筑工,村里只剩老弱妇孺。广州港驻吴川长岐镇顿流村干部敖道南笑称,扶贫的第一年只干了一件事情,“对顿流村7013人进行摸底调查”。

最早,敖道南拿到了220户的贫困户名单,“我进村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核查名单,我们4个人,对顿流村14个自然村的贫困户前后进行了4次筛查”。在询问家庭收入之外,敖道南特别留意询问每一户家庭有无劳动力、有无稳定现金流、有无生产资料。

在仔细分析了顿流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后,敖道南对当地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进行了一一考察。

“最终选定了种植黑花生和建设黑山羊养殖场的生产模式。”前期的细致工作为后期精准帮扶措施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两年中,顿流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收入从帮扶前的1904元飙升至10568元,村集体经济也从无到有,年收入达16万元。

但在吴川浅水镇石碧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况。

“当地很多人家娶的是越南媳妇。”广州广播电视台驻石碧村干部黄烁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因为贫穷,有些越南媳妇留不下来。“在最初入户调查时,经常能遇到这种情况:60多岁的父亲带着10岁左右的孩子,一问,往往孩子母亲都是娶来又跑掉的越南媳妇”。

在黄烁镛逐家逐户的走访摸底中,这样的“单亲家庭”占了贫困户的7%左右。在一一核实后,这些家庭都按照“五优先”原则被纳入了帮扶名单。然而,很快他又面临另一个问题:这样的家庭算不算有劳动力?“这个问题怎么界定关系到接下来的帮扶措施。如果算无劳动能力,就要归入社会兜底的一批。但事实上,这样的家庭在当地不在少数,而60多岁还务农的情况在农村非常普遍”。

在为贫困家庭申请了政府低保后,怎么进一步提高其收入?经过数据分析比对之后,黄烁镛发现,贫困户们多数靠卖菜补贴家用,但附近村镇并无大的集贸市场,农户们分散在村道两旁摆摊,收入微薄且不稳定。

基于此,帮扶单位和村委会共同集资成立了石碧市场,“贫困户有了摊位,附近几个村镇的村民每天早上5时就到市场买菜卖菜,客流量增多,农户收入也稳定地上升了。”

d、扫二维码跟进度

探索互联网 扶贫新模式

在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对口帮扶的东莞市清溪镇的驻村干部建立起详尽的贫困户帮扶档案之后,还将每一户的信息都生成了一个二维码,所有帮扶信息及时更新。要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和扶贫进度,只要掏出手机扫一扫,所有的情况便一目了然。

“我们也在开发类似的app平台。”连州市扶贫办主任谢凯华称,平台涵盖贫困户的详细信息、帮扶措施和帮扶进度等内容。驻村干部在与贫困户面对面沟通时,利用智能手机就能把实时信息上传更新,“这样可以使数据快速上传,避免了驻村干部在纸上记录一遍、回去再录入电脑的重复劳动”。

事实上,“互联网 ”时代,大数据受到越来越多的地市和驻村干部的重视,基于大数据的更新的工作模式也在逐步探索当中。

连州市扶贫办提出,每年对贫困人口变化进行跟踪监测,定期完成脱贫人口识别、信息更新登记等工作,并探索奖励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扶贫对象退出机制”。

目前贫困户的动态管理主要依靠驻村干部的实时更新。“广东扶贫信息系统”建立了一套包含贫困户(村)在内的因何致贫、如何脱贫的大数据系统,贫困户基本情况通过电脑录入直通镇、县、市、省,实现数据动态监测和贫困对象动态进出。

据悉,目前广东省扶贫信息网以及与之对接的各县“子网”均已开通,全省扶贫信息网运行机制已完善,可通过对外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反映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实现扶贫政务公开。

而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黄烁镛看来,“广东扶贫信息系统”有强大的录入功能,数据导出和分析功能则还不完善。他建议,下一步应该侧重开发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导出功能,为扶贫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多的便利。

“广东扶贫工作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大数据。”夏强认为,对于广东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依然是重要前提,“而且毫无疑问,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数说

第二轮“双到”扶贫

——覆盖全省2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2571个重点帮扶村、20.9万户

——全省共组织3599个单位,派出7986名干部驻村

——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02.95亿元,村均投入789.38万元

——截至2015年底,全省相对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220元以上,2571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10万元以上

——使90.6万人全面脱贫

——3大工作机制: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社会参与机制(记者 李妹妍)

>>>三农要闻

http://>

>>>资讯专题

http://>

>>>今日热点

http://>

武汉美颂雅庭装修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饶平黄冈永煌渔需铅制品厂

临沂亚星塑料打包带机械厂

抚州阳光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商水县袁老乡蜂窝煤厂

民权县北关镇北村杨木加工厂

新泰市通达有限公司

中国五金机电市场

迁安市夏官营镇三合磁选厂

上海宝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