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永丰农业网 >> 薏苡

情系新型农具的农民科学家红原薹草

发布时间:2022-07-28 00:15:21

情系新型农具的“农民科学家”

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八间屋村,有一个从小就喜欢钻研农具设计,热衷于帮助乡邻修理农耕用具的青年农民孙运启,20多年来,他在这一行业上乐此不疲,在为乡亲们修补农具的同时,还持之以恒地钻研、创新草帘机的制作,因此被乡亲们送予了农民科学家的称号。

心系农机研发,让梦想变成现实

故事还要从1990年说起。这一年秋天,一些追赶农业科技潮流,刚刚学会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农民心里很是忐忑。因为往年这个时候,为了给塑料大棚里种植的蔬菜保暖,菜农们都是用秋收后从农田里运回来的玉米秸、稻草或其他的农作物秸秆遮盖大棚。可是,每当大风吹起,这些秸秆就会被吹得七零八落,大棚内的蔬菜也被冻坏了。

为了保护大棚里的蔬菜,村民们不得不自己动手用秸秆编制草帘子。然而,手编草帘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一人一天也不过编个10多米。看着父母的双手被麦秸和稻草划得满是血口子,孙运启的心里不是滋味。他想,啥时候能研究个机器出来,在编草帘子时又快又省人工呢?

几天后,正在家里吃早饭的孙运启听村里人说,在离村不远的国道上停着一辆货车,车主拉着一台谁都没见过的怪机器正在向人们推销。孙运启跑过去打听,才知道这正是他梦想中的草帘机。就在大家围着那台开出天价的机器啧啧称奇时,孙运启却把那台草帘机的尺寸、规格牢牢地记在了心里。那一刻,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是自己也能设计制造一台为菜农解决困难的草帘机就好了。

回到家里后,孙运启便凭着记忆开始动手画草图设计制作草帘机。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设计了上百张图纸,但每一张都因数据不合理而难以实施制作。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孙运启经过3年多的钻研,终于做出了八间屋村的第一台草帘机。这台简单的草帘机虽然编得慢,但已经比单纯的手工编制提高了不少效率。

不断创新,让小机器服务大生产

自从孙运启制作的第一台草帘机问世后,20年来,草帘机设备在孙运启手中不断完善,时至今日,已经有了十几代产品。虽说现在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回想起当初的艰辛,孙运启唏嘘不已。草帘机当中,机针是最重要、也是核心部件之一。孙运启拿着一根类似于超大号缝衣针的机器部件介绍:刚开始没有车床加工,做机针要找铁匠烧口,用铳子铳出口后再仔细地用砂轮打磨。一个小小的机针看起来毫不起眼,然而它的制作过程却需要17道工序,技术含量非常高。

2015年3月初,孙运启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有个诸城的客户问他能不能生产13米宽的草帘设备,孙运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然而,在当地,草帘的规格比较固定,一般在1.2米到2米之间,再宽的话就太重了,因此,孙运启从来没有做过超过这个规格的草帘机。

为了挑战自我,孙运启开始了13米的草帘机的设计。技术难点主要是在设备主轴的连接上。草帘太宽,人工出帘很难做到整齐划一,用滚轴,连接上又存在很大问题。我足足一个月没有出门,反复研究、实验,最终算是不辱使命吧。孙运启说:虽然整个机器重达2吨,但只需两三个人就可以进行操作。这么大的草帘设备,可能在全国也算得上首创了。

生产出全国唯一的大型草帘机之后,孙运启仍不满足。在生产车间里,他指着一台半成品的草帘机介绍说:这是他自2014年冬天以来一直在研究改进的自动化草帘机。现在的人工越来越贵,他认为以后的机器生产更应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所以他一直在进行研究改进。孙运启表示,他打算在草帘机上安装红外线感应器,通过电脑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自动锁边,还可以控制编织草帘的长度,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进一步地创新改革,让这种农村普遍使用的农业机械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万能材料拉伸测试机

热粘拉力试验机

盘销式摩擦磨损试验机

铝合金防静电地板压力试验机

胶合板拉力试验机

友情链接